搜索此博客

常用罗马拼音由来


一、源起
明末西洋传教士利玛窦来华传教,为了学习中国的文字,尝试采用罗马字作为拼注汉字声韵的符号,这是中文以罗马字来拼注的开端。

二、种类
罗马拼音种类繁多,但目前仍在使用,被广泛认可的主要有以下五种,这五种在台湾个人正式译名及办理护照时,均可按个人喜好选择使用,无强制要求。

1.威妥玛式
西元一八五九年英国驻中国外交官威妥玛爵士将明清两代传教士所使用的教会罗马字加以整理,编成一本「北京词汇」,奠定了用罗马字母拼中文文字的基础。之后英国翟欧斯与威妥玛合编「华英字典」,一八九二年在伦敦初版,一九一二年再版(Wade-Giles system),才广被使用,此后一百馀年,历久不衰,故又称威翟式。
特点:
(1)传统和广泛。使用该体系就代表一种传统。该体系曾被长期使用,流传广泛,无论在内地(如北大的英文校名、青岛啤酒的商标)还是港台(大多数地名和外交护照)仍然随处可见该体系的译名,至今在港台地区的护照等正式译名仍使用较多。
(2)用威妥玛式来音译中文,最大的障碍是「四声」,「送气」及「破声」的处理不妥,使用混乱。

2、国语注音符号第一式(国音一式)
民国初年,有识之士认为中国文字艰涩难学,影响教育之普及,提出中文改革运动,希望减少学习中文的困难,故采用汉字行书及某些偏旁创制注音符号为汉字注音,在内地称为注音符号。
特点:
(1)该体系是海峡两岸共同承认的体系,在双方的字典上均有标注,在台湾中文教学中该体系常为入门体系。
(2)不属于罗马拼音,为注音系统,按中国传统反切读音。

3、耶鲁式
二次大战时,耶鲁大学在培训援华美军时,编成耶鲁式拼音系统,之后耶鲁大学在进行中文教育时连续使用了30余年,影响广泛。
特点:
(1)该体系较符合英美拼读方式,有相当一部分人士喜欢使用。
(2)对后来的各种拼音系统影响较大。
(3)该系统对粤语注音较准确,目前香港粤语教育仍喜欢使用。
(4)无任何官方地位,使用范围目前趋于缩小,包括耶鲁大学在教学中也已停止使用,转而使用汉语拼音。

4、汉语拼音
1952年国家教育部成立「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进行拼音系统的研究,根据耶鲁系统创制汉语拼音系统。1958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正式通过批准「汉语拼音方案」。1977年联合国第3届地名标准化会议及1982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皆规定中国地名及有关中国事务的名词均必须依「汉语拼音方案」为拼音标准。
特点:
(1)随着中国国力的提高,汉语拼音发展到目前已完全取得国际标准的地位,在国际得到广泛认可。
(2)该体系不符合英美拼读方式,不利于在西方推广,其某些音节的拼读和其它各系拼音差别很大。
(3)由于其特殊的拼读规则和两岸政治原因,在台湾认可度不高。

5、国语注音符号第二式(国音二式)
1984年台湾教育部门在此前拼音系统基础上加以修订,命名为「国语注音符号第二式」。1996年台湾行政部门决议以国语注音符号第二式翻译地名。
特点:
(1)为台湾官方确认的一套成系统的罗马拼音系统,为当年国民党政府广泛推广。
(2)在前有汉语拼音,后有通用拼音夹击的情况下,优势不显。

6、通用拼音
台北市政府於1998年委托台湾中央研究院学者研发的拼音系统,该系统力求与汉语拼音达到最大相容度,且针对汉语拼音较不利於国际化或不利於学习的地方加以改良。2000年台湾教育部门「国语推行委员会」大改组,随后通过以「通用拼音」为中文音译系统。2002年台湾行政部门核备采用「通用拼音」为中文译音系统。
台湾行政部门核备通过之「中文译音使用原则」为解决中文译音使用版本紊乱,俾利使用者遵循,特定订本使用原则。地名译音以通用拼音为准,但国际通用地名或沿用已久不宜更动地名,县级以上行政区域名称,行政区划层级,国际机场港口之统一译写依规定办理。护照外文姓名及英文户籍誊本姓名译音,以通用拼音为准,但原有护照外文姓名及其子女的护照姓氏及英文户籍誊本姓名或海外侨民姓名之译音,得从其原有译音方式及习惯。海外华语教学除使用注音符号者外,涉及采用罗马拼音,以采用通用拼音为原则。有关其他中文译音,以通用拼音为准。
特点:
(1)该体系对于国语、闽南语等多种方言系统能较好地进行拼读,故冠之“通用”。
(2)为民进党政府大力推广的系统,在岛内不乏对该系统的批评之声。
(3)大陆对该系统抨击较多,认为是台湾当局去中国化的举措。

三、中文譯音查詢系統
臺灣體系,請使用繁體字查詢。
1、羅馬拼音查詢http://pank.org/pinyin/
2、台湾教育部门中文譯音查詢系統http://140.111.34.69:8080/nationallibrary/index.jsp?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