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此博客

托马斯·阿奎那及其五个方法(3)


3、现代的讨论

现在,关于上帝存在的讨论发生了转移,我们不再坚持中世纪的看法。尽管阿奎那几乎确信他的论证使神学像科学似的严密,但现在看来,在神学语言和科学语言之间有明显的断裂,多少思想家也难以弥合这个断裂。现代许多神学家用不同的思路,试图“科学地”证明上帝的存在.他们指出,阿奎那把预设的信仰当作了推理的基础。实际上,许多神学家又回到术语“上帝”和“存在”究竟有什么实际含义的问题上来了。比方说,如果上帝存在,那么他怎样存在?传统的概念是,上帝存在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一个慈爱的父亲和一个创造者,活动于这个世界上。他希望博爱,希望拯救人类,因而曾经蒙难。

保罗·蒂利希(Paul Tillich,1886-1965),现代最有影响的一位神学家,强调对信仰的理解是“终极关怀”。蒂利希的神学是存在主义的,他主张上帝的存在不能与世界上其他东西的存在相提并论,因而上帝的存在是无法言说的。蒂利希认为《圣经》里上帝显现的景象乃是人类的终极体验。因此他拒绝相信一个凡人似的上帝,他把上帝说成“我们存在的背景”。

蒂利希的观念,被约翰·罗宾逊(John A. T. Robinson)所著《对上帝诚实》(1963年出版)一书,作了通俗的解释。罗宾逊像蒂利希一样,相信基督的生活包含着可供所有信徒效法的一个范例,包含着可供所有信徒分享的顿悟。从前惟一可能的、真正良善的生活由基督身体力行了。基督以一种不容被平庸、不容被猥琐的方式生活过,按蒂利希和罗宾逊的说法,因而把基督教弄得强大而可信。

阿奎那的著作像任何现代城市里保存着的中世纪大教堂那样,浩繁、复杂、给人深刻印象。而且,如果关于上帝存在的论题发生变化,争论实际上就没有了。人类存在着,世界存在着,但上帝是否存在是悬而未决的和每个人都面对着的问题,一个我们如何理解人类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之位置的至关重要的问题。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