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此博客

谷歌Picasa 3.0新版提供脸部识别功能


北京时间9月3日消息,据谷歌官方博客周二称,谷歌对新版Picasa 3.0及Picasa网络相册作出了重大技术升级,加入了脸部识别技术,并在Picasa相册中加入了全新的“姓名标签(Name Tags)”功能,可帮助用户迅速标记相片中的所有人物,从而根据相片中的人物分类和共享相片。

谷歌博客称,姓名标签功能运用先进技术自动分类相似的人脸,帮助用户迅速标记相册中的所有人物。标记完成后,用户可以轻松进行各种操作,如制作一个用户本人与某位至交好友所有相片的幻灯片,或是与出现在相册中的每个人共享聚会相片等。

此外,Picasa网络相册的全新外观干净整洁,这让相片看起来很大;加入了“Explore”页,允许用户浏览谷歌网站最有趣的公众内容,如上传至网络相册的“最新相片”等。此外,用户还可通过电子邮件直接向Picasa相册发送相片。

谷歌周二推出Picasa 3.0测试版,在picasa.google.com提供下载。Picasa 3.0拥有一个“网络同步(Sync to Web)”按键,用户可以将PC上的特定相册同步上传至网络。

谷歌即将推出Chrome浏览器


谷歌(Google)今天(9月2日)在官方博客中证实,该公司将于周二(美国当地时间)在全球100多个国家推出名为“GoogleChrome”的浏览器产品。此消息一出,立即引起了全球网民的极大关注。据悉,Google秘密开发GoogleChrome已有大约两年的时间,英文Chrome发布后,谷歌中国也将同步推出,中文名为谷歌浏览器。

Google浏览器发布原因

1. 向微软IE发起挑战
据悉,Google秘密开发Google Chrome已有大约两年的时间,但是在微软推出了IE7之后,Google Chrome的开发工作便变得更加认真。上周三(8月28日),微软又发布了功能完备的升级版IE8 Beta 2。其中许多功能都不利于用户使用Google服务,并有效的遏制了谷歌的搜索业务。小编认为微软发布IE8 Beta 2也是谷歌突然宣布发布浏览器的重要原因之一,虽然谷歌曾间接否认将推浏览器与微软IE8竞争,但考虑到微软控制了约四分之三的浏览器市场份额,谷歌不可能坐视微软一家独大,然而拥有自己的一款浏览器会让其在搜索领域更有优势。

2. 拓展互联网市场
谷歌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李开复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团队很早就参与浏览器开发并做出贡献,产品一推出就会有中文版,这意味着谷歌浏览器推时同步进入中国。李开复在访谈时表示,谷歌推出浏览器只是希望在市场上有更多的选择,“我们做浏览器的方面是非常特殊的,我们是完全开源的,绝不是把其它浏览器当做竞争对手,无论是火狐或是傲游,都是我们非常密切的合作伙伴,我们每一个技术都会让他们使用。”;“在中国很多用户已经习惯性地使用遨游或者是火狐,我们也希望他们能考虑用更多我们的技术。最终谁做得最好其实并不重要,只是说用户需要有更多的选择,更多的选择会带来很好的市场竞争。”李开复说。

Google 浏览器发布 浏览器厂商反应不一

1. IE总经理对Chrome表示不屑:网民仍会选择IE8
微软公司对于Google做浏览器表示了不屑。周一,微软公司IE浏览器业务的总经理Dean Hachamovitch发表了一份声明。声明说:“浏览器市场高度竞争,不过人们会选择IE8浏览器,因为它在用户的指尖下提供了他们想要的服务 ...另外,相比其他任何一款浏览器,IE8能够让网民在网络上控制自己的个人数据。”在全球浏览器市场,微软处于垄断地位,占据了四分之三的份额,火狐持有两成份额,其余份额被苹果Safari、挪威Opera等浏览器占有。

2. Mozilla CEO称无惧谷歌浏览器
Mozilla CEO约翰?里利今天(9月2日)表示,尽管与谷歌即将发布的Chrome浏览器存在竞争关系,但Mozilla对此并不担心。对以网络业务为主的谷歌来说,浏览器是必不可少的武器。里利认为:“谷歌开发浏览器并不出人意料。谷歌的服务器、能源业务都与微软的业务相近。谷歌认为,他们可以从头开始开发一款更好的浏览器……”Mozilla与谷歌存在紧密的合作关系,前者的营收主要依靠与后者签署的一份收费合作协议,最近两家公司又将该协议的合作延长至2011年。里利表示:“我们与谷歌有多项合作,并且存在经济关系。谷歌推出浏览器将使竞争加剧,我们也不可能置身事外。”

3. Opera称谷歌浏览器吸取各家之长
针对谷歌公司将于明日推Chrome浏览器一事,挪威浏览器厂商Opera中国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表示,谷歌浏览器在吸取了各家之长的基础上做了创新,有可圈可点之处。不过Opera有自己核心竞争力,不担心谷歌所带来的竞争。据悉,Opera公司在获悉谷歌推浏览器的消息,后第一时间进行了内部讨论,得出的观点是谷歌推浏览器对产业是好事情。“尽管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公开下载,但随着谷歌的进入,浏览器市场的竞争将越来越激烈,竞争对行业用户都有帮助。” 至于谷歌推浏览器是否会影响Opera市场份额的问题,Opera称对此持谨慎并乐观的态度。“我们浏览器做了14年,有足够的积累与信心,在浏览器内核上我们与谷歌不分伯仲,而昨天发布的第二季度财报显示我们处于历史最好时期。”

4. Google浏览器中文版即将发布,百度表示暂无计划
谷歌在中国的竞争对手百度在得知谷歌叫发布浏览器的消息时表示:“目前百度还没有推出浏览器的计划。”

5. 遨游陈明杰:谷歌浏览器促进互联网标准
针对谷歌将推出Chrome浏览器一事,傲游CEO陈明杰表示,傲游与谷歌一直是很好的合作伙伴,谷歌浏览器的推出让傲游多了一种选择,并将推进互联网浏览器的标准。陈明杰表示,谷歌最大的目的是在线服务和应用,然而目前无论是IE还是Firefox都不能支持这些应用充分发挥。因此谷歌推浏览器是很自然的事情。“谷歌自己做浏览器,用比较好的性能促进其他服务,能够促进整个互联网的标准,并推进浏览器进步。”同时陈明杰指出,谷歌浏览器对傲游的影响不会特别大,因为傲游关注的不是浏览器标准,而是具体和用户体验相关的内容。“谷歌推出浏览器,其实对于傲游来说是多了一种合作选择。”

观点汇聚

1. 分析:谷歌发布Chrome意在手机市场
业内人士表示,谷歌发布浏览器的举动,除了可以向微软IE浏览器发起正面挑战外,其深层意义并非只是为了占有电脑桌面。虽然面对Mozilla Firefox的激烈竞争,微软仍旧控制了约75%的桌面浏览器市场,这意味着很难将IE从桌面上删除。但是在移动市场,IE手机版本的市场份额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象Mozilla一样,微软也在追赶Webkit。Webkit是诺基亚S60手机、苹果iPhone Safari浏览器以及谷歌Android手机的核心引擎。通过开发一款在手机和电脑上都可无缝使用的浏览器,谷歌可以从浏览器市场中切出一块大蛋糕,尤其是在“上网本”等新形式的上网设备中。根据漫画书和谷歌博客的描述,Chrome的上述功能都将应用到手机版浏览器中,包括更快的Javascript虚拟机、更好的内存管理、改进的Windows界面渲染、更快的文本布局以及整合的页面浏览。业内人士称,这些功能最终也很有可能应用到谷歌Android浏览器中。

2. PC Magazine:Chrome新功能乏善可陈,不影响浏览器格局
《PC Magazine》网络主编兼内容副总裁兰斯·乌兰诺夫(Lance Ulanoff)今天撰文指出,当人们从谷歌发布Chrome的激动与喧闹中平静下来后,浏览器市场份额获得增长的将是Firefox,而不是Chrome。整体而言,Chrome功能乏善可陈。反“网络钓鱼”固然重要,但IE7和Firefox早已具备很好的针对“网络钓鱼”攻击的前端防御功能。定制化标签可以让网站或者应用程序开发人员隐藏或者显示特定的功能,但普通用户可能对这种功能感到无所适从。微软曾经试着在IE7中移动“首页”、“刷新”和“停止”按钮,但却遭到了用户不满。对于谷歌而言,侧边栏的创新显然是个高明之举,这让谷歌诸多服务的协同作用显而易见。但这也没有什么可夸耀的,因为谷歌承诺对这款浏览器采用开源方式,而这些都可以在Firefox中实现,后者同样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开源浏览器。虽然Chrome将受到极大的关注,但是普通用户仍将使用Vista操作系统自带的IE7,或是了解技术的好友帮他们下载的Firefox。2009年5月份,Firefox的市场份额将达到30%。今年晚些时候,微软将发布IE8正式版,但是,Firefox的智能地址栏仍超过IE最新版本的地址栏和谷歌的Omnibox地址栏。明年5月份,预计Chrome将拥有1%的市场份额。到2010年中,Firefox将拥有50%的市场份额,IE占据45%,谷歌Chrome、Opera将和其他浏览器一起争夺剩余的市场份额。

总结

对以网络业务为主的谷歌来说,浏览器是必不可少的武器,毕竟每个上网者第一接触的就是浏览器,浏览器也影响着网名的行为。国内前几年,浏览器插件大战,乃至流氓软件泛滥,都是将浏览器作为第一战场。谷歌大中华区总裁李开复认为谷歌进军浏览器市场“是一个战略性的方向”,但对于Chrome,李开复认为它“不一定是战略性的产品”。看来,Chromeb并非谷歌在浏览器市场的唯一筹码,而火狐等其他合作伙伴未来还会与谷歌并肩作战。上周三(8月28日),微软又发布了功能完备的升级版IE8 Beta 2。其中许多功能都不利于用户使用Google服务,并有效的遏制了谷歌的搜索业务。就在一周后,谷歌宣布发布Chrome浏览器,正值微软大规模推广IE8 beta2,其用意不言自明。笔者认为微软发布IE8 Beta 2是谷歌突然宣布发布浏览器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新版IE8中,新增了一种名为加速器的功能。用户选取一段文本后,借助加速器直接进入微软搜索产品中,如msn live,微软地图,msn space等等。而这会大大降低人们使用谷歌的频率。谷歌的反击也在情理之中。虽然此前谷歌曾间接否认将推浏览器与微软IE8竞争,但考虑到微软控制了约四分之三的浏览器市场份额,谷歌不可能坐视微软一家独大,然而拥有一款自主品牌的浏览器会让其在搜索领域更有优势。

CHROME的英文直译是一种化学元素——“铬”,这是一种银白色金属,质硬而脆,铬镀在金属上可以防锈,也叫可多米,坚固美观,被广泛用于制不锈钢,汽车零件。Chrome Hearts银器是一个美国的银器品牌,这种带有中世纪艺术风格,在优美的弧线与染黑的阴影之下,营造出独特而迷人的丰采.还充满摇滚风格的银饰,令Chrome Hearts一直稳据银饰品牌王座。Chrome浏览器能否能像它所代表的元素“铬”一样,发射出迷人的银色,抑或像“Chrome Hearts”一样,成为浏览器到一个特色品牌,我们不得而知。但谷歌在产品研发能力不容置疑,在面对微软帝国的强大攻势之下,Chrome会有如何表现呢?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清末立宪新政缘何失败?


1901年起历时十年之久的清末新政,不仅涉及面极广,涵盖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与社会生活各领域,且进一步由体制内的变革上升到政治体制本身的变革,其广度和深度均属前所未有。这次改革,清廷最高决策层内部已无阻力,或至少不会再有人公然跳出来反对新政。然而为时已晚,这一切并不能阻止革命的步伐。回顾清末十年新政的历史,迄今仍不无启迪。

清末十年新政,大致可以1905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各项体制内变革的次第展开。1905年清廷的“预备立宪”,标志着清末的新政改革已发展到第二阶段,也即体制本身的改革。前段改革,清廷可谓大刀阔斧,后段改革,清廷却一再延误,未顺势而为,错失时机。

立宪呼声四起,清廷“仿行立宪”

开议会,订宪法,本是维新派人士的基本主张。但在1898年的“百日维新”被血腥镇压以后,全国“朝野上下,咸仰承风旨,于西政西学不敢有一字之涉及。”立宪之事,自然也无人再敢提及。直到1901年清政府顽固派受到帝国主义列强的沉重打击,被迫陆续兴办“新政”,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立宪问题也逐渐重新成为热门话题。

1904-1905年间日俄战争的爆发以及日本取胜的结局,是使立宪活动趋于高涨的一个重大转机。当时中国朝野的许多人士都相信:日本能够战胜俄国,是因为日本实行了君主立宪,而俄国仍是专制之国。君主专制之难以为继,俄国1905年的革命运动就是明证。中国欲想立于世界之林,必须赶快实行君主立宪。一时间,上自勋戚大臣,下到布衣书生,“立宪”二字竟成了挂在嘴边的时髦词语。

1905年7月,直隶总督袁世凯与两江总督周馥、湖广总督张之洞联衔上奏,请定十二年后实行宪政,并奏请简派亲贵大臣分赴各国考察政治。清廷当即发出谕旨,予以首肯。1906年夏,出洋考察政治的大臣们先后回国复命。镇国公载泽在其密折提出立宪有三大好处:一是“皇位永固”。立宪之国的君主神圣不可侵犯,但不具体负责行政。因此,“相位旦夕可迁,君位万世不改”。二是“外患渐轻”。只要改行宪政,原先“鄙我”“侮我”的外国,就会转而“敬我”,“将变其侵略之政策,为平和之邦交”。三是“内乱可弭”。革命党人敢于“倡乱”,且“从之者众”,就是因其借口“政体专务压制,官皆民贼,吏皆贪人,民为鱼肉,无以聊生”。改行宪政后,“彼虽欲造言而无词可藉,欲倡乱而人不肯从”,“自然冰消瓦解”。

于是清廷发布上谕,宣布“仿行立宪”,内称:“大权统于朝廷,庶政公诸舆论,以立国家万年有道之基。”但立宪必须要有预备期,其冠冕堂皇的理由,是因目前“规制未备,民智未开”,所以必须待各项改革举措次第实行后,“使绅民明晰国政,以预备立宪基础”。

拥护立宪的人们,也即立宪派,并不买这种空头支票的账。他们发动全国性的请愿运动,要求速开国会,以尽快实行立宪。请愿运动遍及18省,甚至波及海外华侨与留学生。全国签名人数可考者达15万之众。

在各地立宪请愿活动的强大压力下,清廷于1908年8月颁布《钦定宪法大纲》,核准宪政编查馆拟定的九年为期,逐年筹备宪政,期满召开国会。清廷之所以同意九年为限,不再让步,主要是因为不断高涨的请愿活动有可能危及国内的政治稳定。同年11月,光绪帝与慈禧太后在不到一天的时间内相继去世。不足三周岁的溥仪(宣统帝)继承了皇位,其父载沣监国摄政。清廷宣布恪守九年预备立宪的既成决定。

立宪派数次请愿,却请出个“皇族内阁”

光绪帝和西太后相继去世后,小皇帝溥仪只是一个权力的象征。权倾一时的袁世凯引起了满洲贵族尤其是皇族的恐慌。1909年初,清廷发布上谕,将袁世凯“着即开缺回籍养疴”。摄政王载沣代替小皇帝溥仪出任全国陆海军元帅,其弟载洵出任筹办海军大臣,另一弟载涛及宗室贝勒毓朗为管理军谘处事务大臣。

立宪派反对清廷权力的这种高度集中趋势。此前业已成立的各省谘议局,于1909年11月派出自己的代表云集北京,策划组织国会请愿活动。翌年1月,“请愿国会代表团”向都察院递交请愿书,要求清廷“期以一年之内”,“速开国会”,以定治本大计。清廷断然拒绝了请愿代表的要求。

立宪派迅即组织第二次请愿活动,并成立“请愿即开国会同志会”,京师设总部,各省设分会,又创办报纸竭力鼓吹。1910年6月,十余个政治团体向都察院递交了第二份要求速开国会的请愿书,但依然没有得到清廷的善意回应。立宪派大失所望,他们的离心离德倾向越加严重。

是年10月,立宪派再次请愿。清廷御用的资政院也向清廷最高层建议考虑这些“民意代表”的建议,从速召开国会。十七省督抚、将军也联名奏请清廷充分考虑民意,缩短立宪期限,即时设立内阁,明年召开国会。清廷被迫于11月发出上谕,宣布将原定九年的预备立宪期限缩改为五年,定于宣统五年开设议院。但又强调这是“缓之固无可缓,急亦无可再急”的“确定年限”,“一经宣布,万不能再议更张”。因此当一个月后,东三省的代表又一次来到京师递书请愿,要求明年召开国会时,清廷竟下令军警将东北请愿代表押解回境,同时谕令有关督抚,对学生滋事予以弹压。

1911年5月,清廷任命了以奕劻为总理大臣的责任内阁。13位国务大臣中,满族9人(其中皇族7人),汉族仅4人。时人称其为“皇族内阁”。皇族内阁名单一经宣布,举国哗然。这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仍在“预备立宪”的清王朝终于走向了自己的反面。

启示:时机把握是成败关键

清王朝在清末十年新政中,从改革的推行者走向反面,有许多历史教训值得记取。首先,清王朝的改革,并非基于中华民族全民族的利益,而只是力图维护和挽救自己江河日下的统治。1901年慈禧太后之所以下定变法决心,主要是因为清王朝内部的顽固守旧势力受到了八国联军侵略者的致命打击。她作出“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承诺,不惜以出卖国家根本利益而换取外国侵略者对其统治的支持,便是对清末新政的一个最好的注解。1905年在“立宪”呼声日益高涨的形势下,慈禧太后之所以同意派亲贵大臣出洋考察,准备实行宪政,其首要目的也还是在于皇位的“永固”。她的继任者们更是出于皇族和满族亲贵们的私利,将国家重器视为不容他人染指的禁脔,牢牢控制在以摄政王载沣为首的少数亲贵手中,乃至在清王朝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还公然上演了一出“皇族内阁”的丑剧。

其次,清廷的主要决策者未能审时度势,把握时机。1908年11月光绪帝和掌控清廷实际权力近半个世纪之久的慈禧太后相继去世。这本是中国政治变革的一个极好时机。但接掌大权的摄政王载沣在政治体制的改革上无所作为,只是恪守九年预备的既成决定,说是“理无反汗”,也就是号令如汗出,不可回反。甚至到了1910年10月立宪请愿活动如火如荼,十七省督抚也已联名上奏的情形下,清廷仍只是勉强同意将原定九年的预备期限缩减为五年,并表示这是“万不能再议更张”的确定年限,再一次蔑视和强奸了民意。原来还对清廷寄予厚望的立宪派除了失望,更是气愤,开始与清廷离心离德,甚至有一部分人转向支持革命。短命的皇族内阁于1911年5月成立后,只维持了5个多月的时间,于11月1日即宣告解散。被放逐的袁世凯重新得到起用,并于同月9日被清廷任命为内阁总理大臣。但这已是在武昌起义的枪声响起之后。一切都已经太晚了。践踏民意的清王朝终被人民所抛弃。